产学研结合 硕果累累的吴允平
——吴允平事迹介绍
吴允平,男,1971年5月出生,福建连江人,199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勘察地球物理专业,1997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放射性地球物理专业核智能仪器方向,获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教授。
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敬业精神影响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作风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曾荣获校“三育人”先进个人,校“师德之星”,校十佳青年教师科研先进个人及校长嘉奖令等,2011年获第八届“福建青年五四奖章”。
他主持和参与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33篇学术论文(EI收录6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获福建省科技奖二等奖3项、中国航海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6年7月被授予福州市职工发明家称号,2008年2月获第九届福建省青年科技奖,2011年7月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自觉服务海西经济建设,产学研卓有成效。他潜心于科学研究工作,围绕“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理论、方法及应用”主题,以需求为导向,解决其应用于水上交通、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他主持研制的嵌入式航标遥测监控终端,是一主多从、多核架构的终端,可完成航标参数如位置、电压和电流等测量,具有安装简便、现场维护方便等优点。发明了一种灯质预处理电路,不仅提高后续灯质采集的正确性,而且扩充了对多种灯器灯质测量的兼容性。开发一种提高GPS定位精度的装置和方法,通过无线网络传送DGPS RTCM修正数据,提高定位精度,满足对重点航道的航标定位精度要求。研究一种基于GPRS网络的远程终端自动升级技术,实现了终端远程自动同步升级维护,具有断点续传、升级可靠等优点,降低了终端的维护成本和工程的复杂度。创新设计的单片机变波特率升级方法与装置,解决了单片机工作在低频模式下经常出现ISP失败的问题。该装置为系统采用单片机低频模式的低功耗设计奠定了技术基础。项目获2009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他负责开发的SF6-O2H开关室环境监控系统,采用主从分布式架构,主从机之间通过RS-485/CAN总线连接;发明了一种基于负电晕放电检测的恒压放电型SF6微量泄漏的检测电路与方法,克服了多种因素对电极的击穿电压和放电效率的影响,具有结构简单可靠、灵敏度高的优点。研制了一种SF6传感器诊断电路,实现对SF6传感器及其电路回路的状态检测,提高系统对传感器的自检能力,为负电晕放电检测技术提供了可靠保障。创新设计的双电源供电装置,使系统具有了不间断运行的能力,满足了在线、实时监测的现实需求。项目成果建立了对开关室环境的连续在线、实时的多参数监测平台,项目已实现了转化和产业化,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获2008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完成的三峡库区航标遥测监控系统,由GIS客户端、数据服务器和航标终端组成,串行通讯采用队列控制机制,建立以GPRS VPN为主、短消息为辅、自动适应和切换的传输模式,将IHO S-57电子海图国际标准应用到内河航道管理中,在内河电子航道图的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项目成果改变了航标维护模式,缩短了失常航标的恢复时间,提高了航标的完好率和船舶航行的安全保障能力,每年可节约维护成本1.0~2.3万元/公里,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通过鉴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环境和地理条件复杂的内河建成的航标遥测监控系统,成果居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提高了航标完好率,获2006年中国航海科技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改革,业绩出色;注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硕果累累。他来福建师范大学工作的时间恰好是电子信息工程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主动承担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工作,提出并采用了“精练内容、引导思考、加强实践、科学评价”的教学模式,发表了4篇教改论文,这种教学模式于2004年获得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与2005年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他在承担的《单片机原理》这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中,以评价方法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改革,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实现创新设计。他的课程普遍深受学生欢迎。他参与策划建设了一个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规划了实验室的自主性、开发性、普遍性和柔性的原则,以项目带动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注重培养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连续10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获全国奖10项、省级奖56项。2002年该实验室被共青团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新长征突击队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