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科技创新 发展生态菌业

——刘朋虎事迹介绍

刘朋虎 男,198210月出生,山东省莘县人,中共党员,2012年获得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在新筹建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心科研秘书。20158月至20169月在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做访问学者。2016年,荣获第二届福州青年科技奖。

该同志主要从事于食用菌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收集及保护,利用菌草、农林废弃物等资源栽培食用菌等研发工作,作为团队骨干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曾先后获得5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第10),二等奖3项(第2、第2、第7),三等奖1项(第3);参与选育的姬松茸新品种2个并获得省级认定(分别排名第1、第4);申请发明专利27件,授权发明专利10件,其中4件排名第1;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4部;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46篇,其中SCI收录2篇。同时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实践,推广实用技术,培训乡村农民,参与援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一、致力于姬松茸新品种的选育,成果丰硕

姬松茸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目前在福建、河南、湖南、贵州等10多个省均有栽培生产。近年来,抽样化验结果显示姬松茸存在镉含量超标问题,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阻碍了姬松茸的出口贸易。同时,经过多年栽培姬松茸菌种已经出现退化现象。选育高优低镉新品种及在栽培过程中有效降低子实体中镉含量,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扰姬松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与生产现实问题。项目组重点针对姬松茸生产存在品种单一、产量偏低、重金属镉超标等生产突出的问题,深入开展高优低镉姬松茸新品种选育和绿色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刘朋虎博士作为团队科研骨干,深入开展低镉姬松茸新品种选育及绿色产业化关键技术探索。

项目组采用60C0和紫外复合诱变技术,成功选育并通过了福建省认定的姬松茸新品种2个,新品种平均增产20%以上,镉含量下降40%以上,达到姬松茸出口产品要求;创立以SSR分子标记与扫描电镜观察菌丝体的姬松茸新品种快速筛选方法,有效缩短了变异菌株选育的进程,为辐射选育食用菌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对姬松茸新品种镉富集特性、相关分子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为进一步展开分子育种奠定重要基础。

2年来在福建、湖南、贵州、甘肃、江西等地累计推广新品种380多万平方米,增收节支1.67亿元,取得显著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刘朋虎博士主要负责姬松茸辐射选育、新品种分子生物学鉴定、镉胁迫对姬松茸生长影响,姬松茸富集镉的分子机制等专题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在新菌株的筛选、鉴定及镉富集分子机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多年努力,项目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显著性成效。经同行专家评审认为成果整体达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其中在姬松茸品种选育、富集镉的分子机理研究等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系列研究成果曾分别获得2014201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均为第2完成人)。

二、致力于生态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突出 

食用菌产业是福建省的优势和特色产业,2019年福建省食用菌产量在全国位居第二位,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也遇到一些瓶颈问题如原料短缺、重金属污染、优良品种匮乏等问题。刘朋虎博士致力于生态菌业发展与种质资源利用,尤其在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举得了突出的成效。

目前,我国食用菌生产中木腐菌所占比例较大,需要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而林木再生能力弱、生长周期长,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菌业生产与森林保护之间的“菌林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以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的食用菌产品含有不同程度的棉酚,长期食用,危害人民健康。鉴于此,在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研究员带领下,刘朋虎博士开展了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与菌草代料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农林废弃物代料栽培食用菌模式与实用技术的研究,力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生产更加优质安全的菌类产品。拓展菌草与农牧废弃物等资源高效栽培食用菌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的进展与良好成效。

科研成果《菌草生态循环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8年度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第10),科研成果《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获2017年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第7),科研成果《决明属牧草栽培珍稀食用菌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推广》获2015年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在以上成果中,作为团队科研骨干的刘朋虎博士主要贡献为:(1)集成创新并构建了以食用菌高效开发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的技术体系;(2)集成构建了菌渣高效利用的农(林/果)--肥多级循环生产新体系及相关配套技术;(3)系统评估了食用菌产业对消纳利用农业废弃物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态环境效应。

三、致力于科研成果推广与应用,深受好评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作为研究中心的骨干人员,刘朋虎博士积极参与菌草扶贫项目,积极服务并有效助力贫困乡村的产业振兴。作为团队骨干人员积极参与团队在贵州省毕节、黔西南,甘肃定西,陕西延安,内蒙古阿拉善,新疆和田,宁夏盐池,福建平潭、连江等地的菌草技术推广与扶贫工作,参与培训国内菌草技术技术人员600多人,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仅2019年,菌草生态产业项目在定西市安定、临洮、渭源、陇西、通渭和漳县等县区推广应用,种植巨菌草9235亩,其中1000亩以上的基地3个,300亩以上的基地9个,带动贫困户986户、3968人实现增收。

按照国家的部署与要求,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点在培训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菌草技术人才方面成效突出,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充分肯定与表彰。菌草技术通过国际合作、援外与培训,已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并被中国政府和联合国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项目。刘朋虎博士作为授课教师参与培训来自非洲和“一带一路”沿线100多个国家800多人。

作为科技人员,刘朋虎博士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与技术优势,着力服务福建省食用菌企业。其以科技特派员和项目合作的形式,服务于福建省多家食用菌企业及福建多地家庭农场的菇农。带领年轻科技人员与研究生团队与顺昌福建神农菇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安福建健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罗源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德市蕉城区新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企业展开科技攻关或者提供技术支持。近3年来,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及菇农300多人次,取得良好成效,受到乡村农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食用菌食福建省乡村富有特色的十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促进福建省食用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超越,具有广阔的前景。作为食用菌专业的科技人员任重道远,必须有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兴农作用,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Copyright © 200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04284号
主办单位:福建运盛青年基金会 电话:0591—87532781/87532925 地址:福州市东大路73号东湖大院 邮编:350001 技术支持:影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