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微纳制造领域,引领学科交叉新方向

——周伟事迹介绍

周伟,男,198212月生,湖南常德人。20056月毕业于湘潭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8年赴美国密西根大学吴贤铭制造研究中心进行联合培养,2010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0-2012年在中山大学工学院担任师资博士后(讲师),2012年底入职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工作,2015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201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目前担任厦门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挂职)、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系主任、厦门大学工学部委员、福建省精密制造业技术开发基地主任、福建省微纳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一、科学研究

在科研工作中,周伟教授在攻读博士期间选择了极具挑战性的高效制氢微反应器作为研究课题,该课题涉及机械、化工、能源等多学科,属于学科交叉研究工作。经过夜以继日的探索研究,首次将切削纤维多孔金属制造技术巧妙地应用在制氢微反应器中实现了高效在线制氢,解决了移动制氢技术的难题,博士论文获得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广东省机械工程学科的首位获得者进入厦门大学工作以来,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一直激励着周伟教授,在厦门大学机电工程系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数名研究生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陆续开展了精密制造技术、高效制氢及燃料电池、高效传热与节能、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并进行了深入研究工作。提出了多齿切削-固相烧结复合加工新方法、激光铣削-重铸加工新技术、微通道高效加工新技术,实现了功能化微结构的控形控性,解决了高效制氢微反应器、微通道换热器、生物电传感器等器件的应用瓶颈。同时,周伟教授也十分注重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与厦门金旅、厦门金龙、中国石化等公司开展了紧密科研合作,积极推进将相关技术成果在应用于企业产品,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迄今为止,周伟教授的研究成果已在《Applied Energy》、《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3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76篇(包含SCI检索57篇、入选高被引论文1篇、期刊封面论文2篇)。申请专利82项,授权发明专利24项,4项专利实施转让。目前他已获得福建省杰青、福建省特殊支持双百计划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厦门市重点引进人才、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等,并201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实现了福建省机械工程学科的零的突破。

二、学生培养

周伟教授善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所长,经常鼓励同学们做科研要有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和教导大家。当同学们向他反馈问题时,无论他在外地出差还是正值节假日,他总是及时地回复、沟通。他开明、包容、积极乐观的精神永远感染着大家,在学习工作中,他是良师,在生活中,他亦是益友,他真切的感觉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秉承着浓烈的使命感,他尽心教授学生知识与经验,对于他们的提问都是耐心解答,私下对于学生的生活也是极多关心,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同学,他亦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使他们不再迷茫不安。转眼间,他将一个个科研小白培养成了热爱科研、在科研上逐渐独当一面的青年学者,课题组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氛围与风气里也在不断的传承着。

到目前为止,他在学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招收与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18名。其中有1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及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3名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名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培养的博士生中有1名获得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培养的硕士生中有2名获得福建省优秀研究生论文奖。选派2名博士生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创青春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学术竞赛三等奖、福建省特等奖、中国研究生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奖等。同时,其指导的研究生有多名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及国内外会议论文奖等。

三、教书育人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从教则情洒讲坛。在教学工作方面,在教学中,他坚持认真、积极的从事教学工作,课前精心准备,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得教学方法新颖得当,形式多样。同时,他适时地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过程中去,以科研带动教学。他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微纳制造技术、材料成型技术、科技论文阅读与写作、机械工程前沿等机械工程学科的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他注重学生的实际分析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教材的深度、广度的纵深探索与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自身去分析思考,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以促进学生的自控能力、钻研精神、学习的毅力等非智力素质培养,形成良性循环。亦是基于此,很多本科生在课后都积极进入周伟教授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四、学科管理

周伟教授作为系主任,他以身作则,以大局为重,工作作风扎实细腻、勇于创新,毫不吝惜牺牲个人时间。在工作中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扎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管理中。认识到科学技术逐步向综合性、跨学科发展,未来社会更需要具有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知识青年。在他担任系主任以后,厦大机械学科在学科建设发展、人才引进、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均取了显著的进步。在思想上,他有着较高的觉悟,对于自身各方面有着充分的思考和认识,作为教工党支部书记,他愈加认识到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深刻领会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提高自身修养,努力用共产党员的世界观、价值观去指导学习和工作。他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法规政策。他始终要求自我在本职工作中尽善尽美,用负责的精神、进取、热情的态度、严格的管理赢得了良好口碑,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人。

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精神,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抗战时期厦大内迁闽西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教授为代表的科学精神,历尽风霜见真淳,这四种厦大精神于光芒中闪耀,使得一代又一代的厦大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也将成为鞭策周伟不断前行的动力,教育科研之路任重而道远,在这条路上,他将不断加强对教学科研的日常探索,为教育教学实践注入新的活力,希望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回报厦大,报效祖国。


Copyright © 2003-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04284号
主办单位:福建运盛青年基金会 电话:0591—87532781/87532925 地址:福州市东大路73号东湖大院 邮编:350001 技术支持:影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