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的森林培育探索者陈光水
——陈光水事迹介绍
陈光水,男,1976年3月出生于仙游县。1998年毕业于原福建林学院林学专业,2001年获得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培育专业硕士学位,并留校担任助教。2003年工作调动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工作至今,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晋升为讲师和副教授。200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不但积极学习和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且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体现着一名党员所应起得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十分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坚守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起到了为人师表的作用。他承担了多门本科和硕士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一丝不苟,生动活泼,且不断尝试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目前承担的一门本科生课程入选校优质教案建设项目,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与此同时,他十分注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发大学生的实践和探知的兴趣,指导的本科生获4项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计划资助。
陈光水副教授对科学研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自攻读硕士研究生起,在导师和福建省生态地理过程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杨玉盛教授的引领下,秉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地在科学道路上辛勤耕耘着。他长期立足于福建林区,面向我国林业的科技需求,先后开展了亚热带森林地力维持机制和杉木人工林碳汇计量和经营的研究。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大面积的针叶人工林多代连栽已引起了严重的地力衰退,对林地可持续经营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巨大威胁。森林土壤肥力的维持主要依据森林的自我培肥地力机制,主要通过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枯死细根的归还来实现。有关地上凋落物在培肥地力中的作用已较清楚,由于研究困难,地下细根在培肥地力中的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这已成为森林培育特别是森林地力维持中急待解决的瓶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福建省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资助下,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面上在闽江流域布设300多块样地,研究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在面上调查研究基础上,分别在闽江上游的沙溪、建溪和富屯溪流域6个典型地点建立长期定位研究点,重点开展天然常绿阔叶天然林、常绿阔叶人工林和针叶人工林共30个森林类型地上凋落物和地下死细根养分归还、分解释放动态及其培肥地力机制研究。通过上述长期定位研究,阐明了林木细根在森林有机质和养分归还中的重要作用,为森林地力维持的措施采取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实践价值。同时上述研究中提供的一些林木细根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极大丰富了我国森林培育和地下生态学的发展。
森林固碳是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在国际碳交易中拥有广阔市场。由于人工林具有巨大的碳吸存潜力,碳人工林已成为国际现代林业发展重要方向,而人工林碳计量和碳经营技术则成为碳人工林发展急待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人工林面积已居世界第一,但我国有关人工林碳经营和碳计量的研究仍处于空白,与国际相比有极大差距,从而不利于我国碳汇贸易和碳汇林业的发展,亦对我国气候变化谈判产生不利影响。因而探讨人工林碳汇经营的措施体系和碳计量技术,已成为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一项重大科技需求。针对上述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项目资助下,选择广布于我国南方16省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杉木林年龄序列生态系统碳源汇动态变化规律。同时,利用杉木林年龄序列、18个面上研究点和南方16个省区114个样地研究数据,优化关键技术参数,建立了杉木林碳库和碳汇计量模型,解决了土壤碳汇计量技术难题,开发了便捷、精度高、适用性广、可动态预测的杉木林碳汇计量技术;并从碳人工林轮伐期、立地选择、林地减排和经营模式等方面开发了杉木人工林碳汇经营技术。研究成果对推动我国碳人工林的发展、促进碳贸易有重要作用,并为我国森林增汇、气候变化谈判和履约提供科技支撑。
他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1项待公布),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福建师范大学“旗山学者”资助计划项目,并参加了多项国防科工委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研究。目前已在SCI源刊《Global Change Biology》、《Plant and Soil》、《For. Ecol. Manage.》、《Ann. For. Sci.》、《Plant Ecology》、《Forestry》等上发表论文14篇,其中第1作者2篇;并在《林业科学》、《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7篇。主持的1项成果分别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参加的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四)、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五)各1项。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并均已审查合格。
由于在教学和科研上的突出业绩,2005年他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十佳青年”和福建师范大学青年科研先进个人;2008年入选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同年被学校推荐为候选人申报霍英东青年教师奖。
总之,陈光水副教授是一位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他从乡下走出来,但又走进山区,与森林结下难解之缘,一直默默无闻地奋战在长期艰苦的森林生态定位研究中,为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