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凡代表透露,海南近日完成首单农作物种子进口审批。这是“农作物种子进口和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审批”业务权限下放海南省后完成的首单业务。一直以来,农作物种子进口、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审批由农业农村部负责实施。为支持国家南繁硅谷建设,深化种业领域交流合作,加快培育打造南繁种业产业集群,国务院于2024年8月正式批复同...
2025-03-13
——“农业生物技术新突破”系列报道之二我国科学家解析了铁元素进入玉米籽粒的分子机制,为培育高产且富铁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持。视觉中国供图资料显示,全球约有20亿人处在微量元素缺乏的“隐性饥饿”之中,超过25亿人受到缺铁性贫血的困扰。在中国,贫血患者超过7亿人,其中有一半的人为缺铁性贫血。为应对微量元素缺乏造成的“隐性饥饿”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5-03-12
记者3月1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亚平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畜牧研究团队,在家牛杂交育种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团队揭示了家牛杂交群体中线粒体DNA与核基因组的相互作用规律,并提出了基于核质互作的杂种优势预测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杂交育种是农业生产中提升生产性能、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技术。通...
2025-03-12
记者24日从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水稻研究团队成功创制出特早熟早稻新种质,该种质的生育期相比现有早稻品种缩短约5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科技期刊《作物杂志》。传统早稻品种普遍存在生育期较长、产量与品质难以兼顾等问题,尤其是在“稻—稻—油”三熟制模式下,早稻品种的生育期过长导致与油菜种植茬口衔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抚州市农业科学研...
2025-02-25
科技日报青岛11月14日电 (记者宋迎迎 通讯员刘琨)14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青岛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生猪种业创新团队成功完成了我国优良地方猪种里岔黑猪的克隆工作,并实现该工作全过程所需设备和试剂的国产化。里岔黑猪是我国优良地方猪种之一,其脊椎数较常见猪种多1—2节,是我国少见的具有多肋性状的猪种,兼具抗逆性强、繁殖力高、适应性强和肉品质好等诸多优...
2023-11-15
12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我国的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据悉,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以板栗栽培为核心,作物、药材、家禽等合理配置的复合...
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