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走向实用的重要标志QNodeOS硬件。图片来源:奥斯特鲁姆工作室由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荷兰量子技术研究所(QuTech)、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组成的量子互联网联盟(QIA)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项重大突破:他们开发了首个专门为量子网络设计的操作系统——QNodeOS。这项成果发表在最新《自然》杂志上,标志着量子网络从...
2025-03-14
【最新发现与创新】中国下一代“人造太阳”又建成一项关键系统!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团队研制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八分之一真空室及总体安装系统(以下简称“安装系统”)通过专家组验收,其系统研制水平及运行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安装系统主体平台形似巨型“橘子瓣”,采用D型截...
2025-03-10
被誉为“超级显微镜”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今年将迎来关键节点。3月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王贻芳代表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已经基本建成,一期规划的14条光束线正在加紧调试,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全部设备调试,并投入试运行。作为中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它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该装置...
2025-03-08
美国斯坦福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团队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高电流、最高峰值功率的拍瓦级电子束。这束电子脉冲虽然持续时间仅千万亿分之一秒,却携带10万安培电流。这种拍瓦级电子束有望帮助科学家揭示真空本质。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团队此次在加速器内发射了一条1毫米长的电子束。这些电子通过真空腔室内的无线电波获得加速能量。然而,由于前面的电子处于无...
2025-03-04
【最新发现与创新】记者27日从兰州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开发出一种同时具备超快、高灵敏响应的氧化镓日盲光电探测器,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该领域的响应度和速度两难的困境(RS困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先进材料》上。日盲光电探测器在火焰预警、安全通信、快速目...
2025-02-28
氢纳米团簇展示了“超流体”特性(艺术图)。图片来源: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在实验环境中观察到低温条件下氢纳米团簇展示出“超流体”特性,这意味着氢原子能够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流动。在此之前,这种量子状态仅在氦中被观测到。详细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该团队指出,这一发现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对量子流体的理解,并可能推动更高效的氢储存...
2025-02-26
有望加深对物质基本性质的了解包括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科学家在内的国际团队,成功绘制出了质子内部作用力详细图谱。最新研究有助科学家加深对物质基本性质的了解。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研究团队采用一种强大的计算技术——晶格量子色动力学,来绘制质子内部作用力图谱。这一技术将空间和时间分解成一个个精细的网格,从而能够模拟将夸克结合成质子和...
2025-02-25
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CEA)官网18日宣布,本月12日,由其运营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钨环境下的稳态托卡马克装置(WEST)让氢等离子体状态持续了1337秒(22分钟17秒)。这一时长刷新了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此前数周创下的1066秒时间纪录。CEA基础研究部主任安妮·伊莎贝拉·艾蒂安芙瑞透露,WEST装置此次运行中的加热功率高达2兆瓦,氢等离子体...
2025-02-24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院士、张强教授等与国内研究者合作,首次实现了一套以器件无关量子随机数产生器作为熵源,以后量子密码作为身份认证的随机数信标公共服务,将其应用到零知识证明(ZKP)领域中,消除了非交互式零知识证明(NIZKP)中实现真随机数的困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NIZKP的安全性。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2023-11-15
12日,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与中山大学共建的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以下简称“高能非弹谱仪”)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园区揭牌,这是CSNS首台非弹性散射类型谱仪,也是国内首台中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谱仪,填补了我国百meV以上中高能非弹性中子散射的空白。高能非弹谱仪是散裂中子源建设的八台合作谱仪之一。自2019年9月开始,建设团队攻克了...
202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