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孙金华教授和王青松研究员团队与暨南大学郭团教授团队合作,成功研制出可植入电池内部的高精度、多模态集成光纤器,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对商业化锂电池热失控全过程的精准分析与早期预警。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电池热失控是制约电动汽车与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导致电池热失控的根源是...
2023-10-08
【创新连线·俄罗斯】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研发出一种农业机械在收割作物时能识别金属异物的技术。该技术独特之处在于运用了能提高联合收割机安全系统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信号处理法和数学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23年《工业工程、应用和制造国际会议》期刊上。在收割饲料作物的过程中,进入联合收割机切碎结构的不仅有植物体,还有各种形状和大小不同的金属异物。当金属...
2023-09-26
如果没有黏合剂,现代人类文明的大部分,包括手机、汽车、家具、墙壁和送到家门口的包裹,都会散架。然而,这些黏合剂的问题就在于,它们不可持续。美国普渡大学的一个化学家团队希望用一种完全可持续的新黏合系统来改变这一点。受贝类动物启发,他们开发出一种更坚固、更可持续的新型胶水。研究结果9月1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普渡大学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教授乔纳森·...
2023-09-18
在最新一期《焦耳》杂志上,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研究团队报告了生物电子学方面的一项突破性成就,其提高了常见的大肠杆菌的发电能力。论文概述了一种新方法,可彻底改变废物管理和能源生产。大肠杆菌是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科学家已经通过细胞外电子转移(EET)过程来使这种细菌发电。EPFL研究人员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改造,使其增强了EET能力,进而成为高效的“电子微...
2023-09-11
9月6日,《自然》杂志刊发了南京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联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突破现有二维材料制备瓶颈,提出一种新型堆垛生长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的策略,并用新策略成功制备出27种二组元、15种三组元、5种四组元、3种五组元二维材料范德华异质结,每种组元中的二维材料结构稳定且层数可控,组元层间具有干净且平整的界面。据介绍,二维范德华异质结不依赖于化学键、不受...
2023-09-08
其中基因改造细菌完成任务后能自毁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3D打印的新型生物工程材料,可提供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来清除水中的污染物。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这种去污材料由一种以海藻为基础的聚合物和细菌组合而成,这些细菌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可产生一种酶,能将各种有机污染物转化为良性分子。这些细菌还可在茶碱分子存在的情况...
2023-09-07
记者从中国电科院获悉,中国电科院新能源中心近日在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的协助下,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第六十六光伏电站,圆满完成光伏发电宽频阻抗现场实测。这是国内首次对光伏逆变器完成全工况扫频实测试验,表明我国对探索和解决新能源并网宽频振荡问题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据介绍,随着国内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的快速发展,宽频振荡风险日益凸显。阻抗特性分析是新能源宽频...
2023-09-05
当古老工艺遇上现代技术打金是一种古老的工艺,由古埃及工匠在5000多年前开创,它将散装金子细致地捶打成薄如叶片的金箔。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复刻古老的打金过程,即使是纳米级的“金锭”也可压缩成薄如叶片的二维形式,从而在这种古老艺术和现代技术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
2023-08-31
8月2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高敏锐教授课题组研制出一种高抗氨毒化的镍基碱性膜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其在阳极含10ppm氨的膜电极组装中,能保持95%的初始峰值功率密度和88%的初始电流密度,远超商业铂碳催化剂。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志》。设计高活性、高抗氨毒化的新型阳极催化剂,是碱性膜燃料电池实用化亟须解决的难题。通常,过渡金属既可接受来...
2023-08-29
可为智能隐形眼镜供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像人类角膜一样薄的柔性电池,当它浸入盐溶液甚至泪液中时可储存电力,未来可为智能隐形眼镜供电。该研究发表在《纳米能源》杂志上。智能隐形眼镜是高科技隐形眼镜,能在角膜上显示可见信息,并可用于访问增强现实。当前主要用途包括帮助矫正视力、监测佩戴者的健康状况,以及透过泪液中的葡萄糖来测量血糖,为患有糖尿...
2023-08-28